“十五五”我国特钢行业发展展望及政策建议
分享到
时间:2025-06-19 16:00:00编辑: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特钢,是钢铁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种兵”,也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制造领域,到汽车制造、机械装备、能源电力、船舶海工装备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特钢
特钢,是钢铁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特种兵”,也是钢铁行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高端制造领域,到汽车制造、机械装备、能源电力、船舶海工装备等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领域,特钢无处不在。作为支撑国家重大战略落地、保障高端制造业稳健前行的核心基础材料,特钢凭借其独特性能与重要作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钢铁工业乃至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
“十四五”期间,我国特钢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积累了宝贵的发展经验。站在“十四五”即将收官之际,梳理我国特钢行业“十四五”发展情况、展望“十五五”发展前景、探寻特钢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01 “十四五”以来我国特钢行业发展成就
“十四五”期间,面对市场需求疲软、库存高位运行、价格承压及市场竞争加剧等挑战,我国特钢行业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特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特钢品种世界最全;兼并重组加快,特钢行业格局不断优化;领袖级企业及细分领域领军企业雏形初具,部分细分领域产品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精管理的特钢人才队伍,建设了一大批既环保又低碳的特钢企业。
一是产量稳中有升。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以下简称特钢协)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重点统计会员企业粗钢产量达到11505万吨,较2021年增长6.1%;优特钢产量稳步增长,2024年产量达到7869万吨,较2021年增长30.3%;重点品种中,轴承钢、齿轮钢产量稳步增长,2024年产量分别达到497万吨、502万吨,较2021年分别增长12.2%、39.1%。
二是品种结构不断优化。我国特钢产品结构日益完善,目前已形成板、棒、线、管、型等品种门类齐全,以及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弹簧钢、工模具钢、不锈钢、高温合金、耐蚀合金等高端特钢品种丰富的品种结构,多个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一。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宝武特冶、抚顺特钢、太钢、东北特钢、西宁特钢、天工国际等企业在产品品种开发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我国特钢行业逐步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产品质量和性能稳步提升,有力地支撑了国防军工、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发展。
三是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十四五”期间,我国特钢行业创新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首先,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4年会员企业研发费用达到226亿元,较2021年增长29.9%;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南钢股份、太钢不锈等国内领先特钢企业2024年R&D(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率分别达到3.90%、3.31%、3.23%,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次,新产品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大冶特钢的航空轴承钢M50、气门阀用EMS200高温合金、天津钢管的深海管线管及超深井油套管、太钢不锈的MARKⅢ型LNG(液化天然气)船/罐用304LG板材、攀长特的高温合金宽幅冷轧薄板等产品实现突破。最后,科技成果持续涌现,“商用大飞机用高品质低成本大规格超高强度钢研制及应用”等项目获得冶金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四是智能制造加快推进。“十四五”以来,我国特钢企业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实现设备、系统和数据的全面互联互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无人天车等智能装备在特钢生产线上广泛部署,部分生产线的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和无人化。特钢企业与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度协同合作,共同构建智能制造生态体系,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兴澄特钢推动数智赋能,加强特钢智能工厂转型,成为全球特钢行业首家“灯塔工厂”,代表当今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顶尖水平。南钢股份在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成功实践,成为智能化、数字化的行业先锋。
五是绿色低碳进展显著。“十四五”以来,我国特钢行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积极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加强能源管控及极致能效工作,制定“双碳”目标及路线图,碳排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太钢等33家特钢协会员单位已完成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方式运输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70%的会员企业全部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特钢行业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此外,我国特钢行业兼并重组稳步开展,涌现出中信泰富特钢集团重组天津钢管、南钢股份,建龙集团重组西宁特钢等典型案例,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不过,“十四五”期间,我国特钢行业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下降。2024年,会员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68亿元,较2021年下降21.1%;利润总额达到71亿元,较2021年下降86.1%。二是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仍有部分高端产品依赖进口,与特钢先进国家相比,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占比仍较低。三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基础研究薄弱,原创性技术和产品较少,且上下游协同创新不足,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四是绿色低碳发展仍需提速,部分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尚未完成,低碳产品占比低。五是行业秩序有待规范,存在低端产品供大于求、产品无序竞争等问题,还存在部分产品以次充好的违法问题。
02 “十五五”我国特钢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五五”时期,我国特钢行业发展形势复杂多变。从宏观经济来看,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和产业体系完备等优势,我国经济有望平稳增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经济发展区域化特征明显,国际贸易面临增速放缓压力。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高度重视钢铁和特钢产业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特钢行业发展,但绿色低碳约束趋紧,超低排放改造力度不减,节能和创建能效标杆压力加大,对企业碳排放和低碳发展的要求提高。
“十五五”时期,我国特钢行业面临众多发展机遇。随着高端制造业升级和新兴领域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船舶海工等领域对特钢的需求仍将旺盛。国家出台政策明确支持钢铁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有利于特钢行业提高综合竞争力。国家鼓励对先进制造业加大投资力度,有助于引导资源向高附加值领域聚集,为特钢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有利于特钢行业“走出去”,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此外,特钢行业整合与协同发展加速,将促进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特钢生态圈;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有助于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开发高端产品,调整产品结构。
同时,我国特钢行业面临诸多挑战。目前,钢铁行业出现“普转优、优转特、特转精”的现象,新产能不断进入特钢市场,将加剧市场竞争。特钢部分产品关键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工艺研发滞后,影响高端产品自主化。在“双碳”目标下,绿色转型压力大,碳配额成本压缩利润空间。镍、铬等战略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供应链风险加剧成本波动。国际市场竞争格局深度重构,发达国家通过“绿色壁垒”重塑贸易规则,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将推高我国特钢产品出口的附加成本。同时,印度及东南亚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加速承接中低端特钢产能转移,也将进一步挤压我国特钢企业的国际市场空间。
03 特钢先进国家发展经验对我国“十五五”发展的启示
国外特钢行业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19世纪中叶,经历了萌芽期、技术积聚期、技术发展期和技术成熟期4个阶段。瑞典、德国、日本和美国是世界特钢先进国家。这些工业发达国家的特钢产量在粗钢产量中的占比一般为15%~20%。
这些特钢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为“十五五”我国特钢行业发展带来以下启示:
一是推动专业化生产。通过专业化生产,提高产品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满足不同领域对特钢的需求;鼓励特钢企业向“隐形冠军”转型,提高产品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工业发达国家特钢产业的成功离不开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特钢行业应构建“基础研究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舞钢现货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今日推荐